2023年司法信心年度民意調查--台灣公民人權聯盟代表人陳為祥報告概要

發表時間:2023-03-29 12:01
台灣公民人權聯盟代表人陳為祥針對民調報告概要:

一、台灣公民人權聯盟的任務是從事司法改革,尤其是針對檢察制度的檢討,為瞭解民眾對於司法公正性、司法改革滿意度及對檢察官的認知等,台灣公民人權聯盟籌備處特別委託山水民意研究公司針對全國年滿20歲以上民眾,以全國住宅電話為抽樣架構,以系統抽樣加尾兩碼隨機方式抽出電話號碼,於112年02月15日~02月16日期間,進行電話訪問,完成1,078份訪問,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2.98個百分點。
 
二、調查發現:
1.合計30.4%滿意四年來的司法改革(3.3%非常滿意+27.1%還算滿意);合計48.1%不滿意(28.5%不太滿意+19.6%非常不滿意)。
2.合計34.9%認為台灣司法公正(0.9%非常公正+34.0%還算公正);合計55.5%認為不公正(38.2%不太公正+17.3%非常不公正)。
3.32.7%滿意、52.2%不滿意「法官」的表現;49.8%滿意、34.3%不滿意「檢察官」的表現;70.8%滿意、22.7%不滿意「警察」的表現。
4.認為司法不公正的原因(不提示、可複選),35.3%認為「法官亂判」,20.8%認為「司法對有錢有權者有利」,16.5%認為「政治力介入」,4.8%認為「檢察官亂起訴/不起訴」,4.7%認為「法條老舊未與時俱進」。
 5.對於檢察官認知,57.6%認為法律規定檢察官為司法官、享終身職保障並不適合;84.7%認為檢察官辦案會受政治力影響;60.8%認為檢察官辦案過程會收受賄賂;67%認為檢察官辦案過程會濫用權力;69.7%認為檢察官一人決定起訴與否,並不適當;78.6%認為檢察官應在三到六個月內偵結案件。
 
三、分析:
1.僅有34.9%認為台灣司法公正,與近期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的民調結果相近,顯示司法公正性未有提昇。且受訪民眾於未提示狀況下,極高比例具體表達相同的不公正原因,顯示社會大眾對於司法不公之成因有高度共識。
2.僅有30.4%滿意近四年的司法改革,比司法公正性還低,顯示人民於司法改革的進展極度不滿意。
3.對於刑事案件之處理, 70.8%滿意「警察」的表現,49.8%滿意「檢察官」的表現,只有32.7%滿意「法官」的表現。
4.民眾普遍對於檢察官辦案存有不良印象,而且不只是針於個別檢察官之品格操守(受政治力影響、收受賄賂、濫用權力等)及辦案效能(有過半民眾認為檢察官應在三到六個月內偵結案件),有近七成的民眾認為檢察官一人決定起訴與否並不適當,亦有近六成民眾認為將檢察官定位為司法官並享有終身職保障並不適當,顯示檢察制度設計亦存有問題。
5.本次民調的時間在陳宗彥事件(疑涉政治及檢察官內鬥)爆發前,否則民調結果可能更為負面。
 
四、結論:
此次民調結果凸顯出民眾對於司法,尤其是檢察官辦案極度不信任,印證了民間對於司法一直以來的質疑,更顯示出我國現行的檢察體系存在制度性及結構性問題,種種因素導致司法改革不但遲不見效,甚至反向倒退,在在考驗人民的耐性,2024總統大選將至,如何提出明確有效且讓民眾有感的司改政策、杜絕檢察官濫權,為任何欲角逐總統大位者無可迴避的問題!
分享到: